坚守与奉献,三十六年如一日,在制药工程与项目产业化领域书写了不凡篇章,他就是浙江华润三九众益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企业研究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朱菊红。现在,让我们走近这位身边的“全国劳动模范”,一同探寻其感人的故事及精神密码。
制药初心永不改
“做药,最关键的是要时刻关注患者的需求。” 这是朱菊红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医药行业深耕多年,他深知每一粒药都关系着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多年来,他带领团队专注于研发优质药物,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为患者带去福音。
在一次与朋友的聚会中,朱菊红得知一位患者朋友身患重病。这位朋友多方求医,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吃了很多进口药,可病情却始终没有明显好转,这让朱菊红内心深受触动。他深入了解该患者的病因及病情发展过程,并主动与患者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随着对这个病例的深入了解,朱菊红发现社会上患有同类病种的人员数量还不少,他们都有着相似的治疗困境,面临着无药可医或者现有药物疗效不佳的无奈。作为医药工作者,朱菊红深感责任重大,他将这种情况与公司目前的药物研制方向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公司具备研发针对该病症药物的潜力和基础。
于是,朱菊红毅然决定带领团队投入到该药品的研发工作中,立志要研发出有效药物,帮助这些患者恢复健康。在研发过程中,团队遇到了无数困难。有一次,在研发的关键阶段,实验数据总是不理想。朱菊红没有丝毫退缩,他带领团队不分昼夜地泡在实验室里,反复调整配方,一次次尝试新的工艺。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改进,终于成功研发出了该药品。这款药品上市后,凭借其显著的疗效,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那一刻,朱菊红和团队成员们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成果,更是对患者的一份承诺与担当。
事必躬亲攀高峰
朱菊红一直秉持着事必躬亲、身先士卒的工作态度。在他的字典里,没有 “差不多” 和 “过得去”,只有 “全力以赴” 和 “精益求精”。
阿奇霉素肠溶微丸专利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初期,各种工作千头万绪。朱菊红亲自参与每一个环节,从设备的选型安装,到工艺流程的优化设计,都有他的身影。为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他常常加班加点,甚至连续几天带病工作。一次,设备在调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技术人员都束手无策。朱菊红没有丝毫退缩,立即带领团队开展紧急攻关。他们仔细检查每一个零部件,分析每一个参数,经过连续 36 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并成功解决。正是这种实干精神,推动了阿奇霉素肠溶微丸专利产业化项目从规划到落地的全过程,使其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典范之作。
在朱菊红的带领下,还建立了以挤出-滚圆-沸腾包衣为核心技术的省级肠溶微丸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研究院开发了 10 多个品种,其中首仿 1 个,国内独家品种 2 个,品种全部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主持的科研项目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朱菊红对工作的执着追求和对事业的忠诚担当。
用行动与时间赛跑
朱菊红深知,在医药行业,机遇稍纵即逝,只有敢于先行动、快速行动,才能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在参与国家循环化改造项目时,时间紧、任务重。他没有过多犹豫,迅速组织团队开展工作。面对复杂的改造要求和技术难题,他带领团队成员日夜奋战在项目一线。他们与时间赛跑,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项目任务,不仅为企业赢得了荣誉,更为行业的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朱菊红也总是第一时间做出决策,带领团队快速推进。他说:“有些时候,等我们把所有情况都考虑周全再行动,可能机会就已经溜走了。我们要敢于先迈出第一步,在行动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这种先行动后思考的果敢精神,让朱菊红和团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专利产业化等做出较大贡献,主要产品的利税贡献达到10多亿元,“药物制剂缓控释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要么唯一,要么第一
“要么唯一,要么第一,不求数量重质量。” 这是朱菊红一直坚持的信念,也是他带领团队不断创新的驱动力。
在镁加铝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朱菊红和团队成员们致力于打造国内独一无二的高品质产品。他们从原材料的选择开始严格把控,对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进行精细化管理。经过不懈努力,最终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镁加铝产品,该产品在国内市场独树一帜,并且经临床试验疗效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27.7%。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朱菊红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提升。他鼓励团队成员勇于挑战自我,在工作中追求卓越,不断为企业发展创造新的价值。
把工作当事业经营
朱菊红常说:“把工作当成事业来经营,才能真正做出成绩。”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医药事业中,无论是在科研攻关、技术创新,还是在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带领团队开展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完成了多项企业技术改造,为企业赢得了政府各类资金支持2380万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朱菊红注重团队建设,创建了高技能(劳模)人才工作室,采用工匠学徒制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制药人才,其中浙江工匠1名,浙江青年工匠2名,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以及工程师10多人。他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制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荣誉的光环下,是朱菊红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坚守。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劳模精神的真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未来,他将继续带领团队扎根一线前沿,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突破技术壁垒,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奋斗者的使命担当。
2008年,张艳斌加入华润三九研发中心,从此与药品研发结下不解之缘。十六载春秋,他以实验室为战场,用多项科研成果践行“健康中国”的使命,从普通科研人员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他的故事,是创新与坚守的交响曲。
默默奋战的“批件达人”
作为项目经理,张艳斌带领团队负责了20余项新药及仿制药的研发,其中9款药品获批上市,惠及千万患者。
2013年,张艳斌作为项目经理,承担了公司铝碳酸镁咀嚼片的研发工作。碳酸镁咀嚼片为国内抗酸首选药,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灼痛、反酸等,临床疗效明确、安全性好,获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张艳斌研发团队以“安全等效、服用愉悦”为开发目标。在“安全等效”方面,通过分析药品在人体内作用机理及关键影响因素、原研产品制剂特征、原材料粉体学性质,研究建立了药品的处方组成及工艺;在“服用愉悦”方面,以健康测试者口感测试为主要评价方法,进行处方工艺的筛选研究,为降低药品在口腔中咀嚼时的沙砾感,优选适宜的辅料种类、原辅料粒径控制限度及预处理方法,针对胃灼痛、反酸等典型临床症状,在口感方向优选特定辅料而实现服用后的清凉感。实验室研究建立处方工艺后,一方面通过胃酸中和效率、持久性评价研究等保证临床疗效;另一方面,开展健康志愿者双盲法口感体验测试,并通过统计学分析,来验证研制药品的服用体验。历时6年的坚守,最终突破技术难题、新注册法规的新要求等,于2019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为国内同品种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2020年产品上市首年,即实现了2亿多片的销量,创造了数千万的利润。据米内网的数据统计,2019年医院市场外企的原研药品市场份额达82%,一家独大;2021年,华润三九医院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而原研则降至30%,打破了原研药长期一家独大的局面。
布洛芬混悬液,为儿童退烧第一药。2022年以前,已上市药品的质量参齐不齐,临床用药有效性、安全性存在着风险。张艳斌带领团队进行布洛芬混悬液的研发,通过对原料药的晶型粒径、成品中药物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药物可能产生的降解杂质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及控制,使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得到全面的保障;同时,在开发中针对现有分析、生产设备的缺陷,结合力学转化原理等,进行了药品分析、生产设备的研发,并分别申请了专利保护。2022年,布洛芬混悬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为国内前3家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并获得5项专利授权。
类似研发模式下,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口服补液盐散(Ⅲ)、奥美拉唑碳酸氢钠胶囊、玻璃酸钠滴眼液等纷纷上市,或为前3家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或中标国家集采。
一个又一个《药品注册批件》的获批,一个又一个专利的授权,在新产品开发及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相继取得丰硕成果,助推了公司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与时间赛跑的“战疫先锋”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文件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疾病治疗能力、特色康复能力、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支持名老中医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
2020年,全国爆发了影响深远的新冠疫情。其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若未及时干预,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国内外在疫病治疗药品的开发中,主要集中在预防、治疗阶段,尚无康复阶段的治疗药品获批上市。
2022年4月,张艳斌被任命为益气清肺颗粒研发项目经理,以院内制剂清金益气颗粒为基础,与张伯礼院士团队联合进行新冠感染康复治疗中药新药的开发。5月9日,张院士在上海抗疫期间,提出:“要在6个月内完成新药研究工作并向国家局提出上市申请,尽早获批尽早用于患者”。
而此时,益气清肺颗粒的研发,才刚刚启动。中药新药的研发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张艳斌深入学习中药新药开发相关指导原则及文献资料、收集研讨已有技术经验、研究分析益气清肺颗粒开发的技术难点及关键点,制订了“多线并行、关键串行”、“大胆假设先行、严谨研究验证”的“作战地图”,并在北京、天津、深圳、广州、淮北的11个实验室及GMP车间同步开展研究。最终在6个月内完成了新药的实验室研究及产业化研究,按期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研究资料及上市申请,期间研究用药材达400多批次10多吨。
其中,在车间首次进行产业化放大研究时,就遇到了提取物收率、指标成分转移率过低的技术难题。张艳斌带领项目组,一方面从原材料、工艺、设备型号及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另一方面同步开展实验室研究,研究、验证关键影响因素;同时,还全程观测、分析生产过程细节,连续数天早上7点进入车间,凌晨2点离开工厂。
2025年1月,益气清肺颗粒获国家局批准上市,为国内外首个呼吸道感染后康复治疗新药,填补了临床空白。
此外,益气清肺颗粒项目,已中选国家2024年《“中医药现代化” 重点专项》中“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中医药国际化示范研究(中医)”项目,并在美国、加拿大、欧亚专利组织等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了国际专利申请,并获得尼日利亚等国的授权;随后,将通过益气清肺颗粒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注册、上市推广等,积极开展国家的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行动。
儿童服药安全的“守护者”
我国儿童众多,儿童专用药少、剂型创新不足是亟需解决的行业难题。
“孩子每次吃药都哭得撕心裂肺”,拒药、吐药、呛药是儿童服药的典型问题。张艳斌带领研发团队,将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常见片剂,并联合应用微粉化技术等,建立了无水吞服制剂平台,并以国家多部委共同制定的《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为目标,开发了全球首家创新剂型新药----AXS口服冻干片等。
对于低龄儿童,为避免服药后在口腔中堆积引起的窒息风险,口服药品主要为液体制剂,口服溶液、混悬液、糖浆等。此类药品中需添加防腐剂来保证药品中的微生物限度合格。防腐剂的长期服用,存在着安全性风险。例如美国上市的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混悬液,药品中添加了3种防腐剂,且为控制血脂在一定时期内需长期服用。此外,口服液体药品,一般以塑料量杯量取后服用,不同患者间服用药量差异大,也存在着临床安全风险。
口服冻干片,一次服用总量只有几十毫克,为常规片剂的1/2~1/8,同时通过冷冻干燥技术使药品呈蜂窝状结构,孔隙率达80%以上,实现了入口即散、无水吞服,可从根本上解决儿童服药困难问题,服药从“战争”变“游戏”;此外,药片中药物剂量准确(为临床规定剂量的95%~105%以内),无防腐剂、醇类溶剂等辅料的使用,安全性高。
其中,张艳斌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的冻干包合技术、生物黏附递送技术,高效地应用于无水吞服制剂平台建设;并作为“左金丸的分子药理及现代制剂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于2020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匠人学堂”的传承者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得让更多年轻人扛起大旗。” 张艳斌在工作期间兼任重庆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多所大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基于其10多年来在药品研发工作中积累的知识、经验,与多所大学联合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
作为产业导师,张艳斌坚持带学生下车间、跑生产线,把课堂搬到产业化一线,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从终结外企垄断到领跑中医药国际化,从呵护儿童健康到培育行业栋梁,张艳斌用创新和坚守诠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在他过往十六年的故事里,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只有实验室不灭的灯光、车间里汗湿的工装,以及那些改变亿万人生活的药片——这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最动人的勋章。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其中,浙江华润三九众益的朱菊红和华润三九研发中心的张艳斌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展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层层选拔、好中选优,表彰近年来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劳动者。劳模朱菊红“把工作当成事业来经营”,带领团队专注于研发优质药物,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他创建的高技能(劳模)人才工作室,采用工匠学徒制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制药人才,为患者带去福音;劳模张艳斌“以实验室为战场”,默默深耕十六载。他作为项目经理,先后负责20多个新药及仿制药项目,获多项专利证书,9个获批上市的药品中,累计销量过10亿片,实现销售额数亿元,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
荣誉的光环下,是两位劳模以无数日夜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坚守,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各自的智慧和力量。他们的模范实践、突出贡献和感人事迹赢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高度评价,并向社会展示了华润三九的良好形象。
4月22日,《华润三九2024年可持续发展暨ESG报告》首次获得Wind ESG AA评级,凭借公司在环境、社会及治理领域的卓越实践,排名位列制药行业第2。此前,华润三九连续3年获得Wind ESG A评级。此外,华润三九旗下天士力集团《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获得Wind ESG A评级,位列制药行业第6;昆药集团《2024年环境、社会、治理ESG报告》获得Wind ESG BBB评级,位列制药行业第30。
万得是中国大陆领先的金融数据、信息和软件服务企业, Wind ESG评级已覆盖大中华地区超过12,000家公司主体,为客户提供全透明底层数据及评分结果,帮助用户将ESG数据与政策制定、基本面分析、量化投资、风险管理、指数编制等进行深度整合。Wind ESG综合得分由管理实践与争议事件组成,评级框架与国际主流ESG体系架构接轨的同时,充分考虑中国资本市场现状、监管政策和中国企业具体ESG实践。
《华润三九2024年可持续发展暨ESG报告》于2025年3月正式发布,此次获得Wind ESG AA评级,是对华润三九ESG管理成效的认可,彰显了公司在风险管理、可持续经营能力及行业标杆引领方面的突出表现,并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品牌形象。
未来,华润三九及所属各企业将坚定不移地践行使命,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投身社会事业,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华润三九党委在对民营企业昆药集团的投后融合及业务协同发展过程中,瞄准深耕银发产业,实现党建与业务的精准赋能与高效融合。华润三九近年来探索党建引领“投后融合”的实践,获得媒体的关注和肯定。4月21日,人民网以《华润三九探索党建引领“投后融合”》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自2022年以来,华润三九党委在对昆药集团的投后融合及业务协同发展过程中,瞄准深耕银发产业,实现党建与业务的精准赋能与高效融合,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可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将在对天士力的投后融合及未来的投资并购中持续推动落实。
报道中介绍,华润三九党委深入践行党建引领投后融合,制定了“百日融合、一年融合、三年融合”的机制,指导昆药集团党委班子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在推进价值重塑、业务重塑、组织重塑和精神重塑中,推动党建和业务融合创效。
下一步,华润三九将“以终为始 奋楫笃行”,聚焦国资央企功能使命,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更加有为有力,做好昆药集团及天士力投后融合工作,持续推进“四个重塑”及“1246”模式落实落地,努力把华润三九打造成为中国一流制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