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他以实验室为战场|全国劳动模范——张艳斌

发稿时间: 2025-04-29 作者: 党群工作部 来源:华润三九 【 字体:

2008年,张艳斌加入华润三九研发中心,从此与药品研发结下不解之缘。十六载春秋,他以实验室为战场,用多项科研成果践行“健康中国”的使命,从普通科研人员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他的故事,是创新与坚守的交响曲。

 

默默奋战的“批件达人”

作为项目经理,张艳斌带领团队负责了20余项新药及仿制药的研发,其中9款药品获批上市,惠及千万患者。

2013年,张艳斌作为项目经理,承担了公司铝碳酸镁咀嚼片的研发工作。碳酸镁咀嚼片为国内抗酸首选药,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灼痛、反酸等,临床疗效明确、安全性好,获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张艳斌研发团队以“安全等效、服用愉悦”为开发目标。在“安全等效”方面,通过分析药品在人体内作用机理及关键影响因素、原研产品制剂特征、原材料粉体学性质,研究建立了药品的处方组成及工艺;在“服用愉悦”方面,以健康测试者口感测试为主要评价方法,进行处方工艺的筛选研究,为降低药品在口腔中咀嚼时的沙砾感,优选适宜的辅料种类、原辅料粒径控制限度及预处理方法,针对胃灼痛、反酸等典型临床症状,在口感方向优选特定辅料而实现服用后的清凉感。实验室研究建立处方工艺后,一方面通过胃酸中和效率、持久性评价研究等保证临床疗效;另一方面,开展健康志愿者双盲法口感体验测试,并通过统计学分析,来验证研制药品的服用体验。历时6年的坚守,最终突破技术难题、新注册法规的新要求等,于2019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为国内同品种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2020年产品上市首年,即实现了2亿多片的销量,创造了数千万的利润。据米内网的数据统计,2019年医院市场外企的原研药品市场份额达82%,一家独大;2021年,华润三九医院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而原研则降至30%,打破了原研药长期一家独大的局面。

布洛芬混悬液,为儿童退烧第一药。2022年以前,已上市药品的质量参齐不齐,临床用药有效性、安全性存在着风险。张艳斌带领团队进行布洛芬混悬液的研发,通过对原料药的晶型粒径、成品中药物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药物可能产生的降解杂质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及控制,使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得到全面的保障;同时,在开发中针对现有分析、生产设备的缺陷,结合力学转化原理等,进行了药品分析、生产设备的研发,并分别申请了专利保护。2022年,布洛芬混悬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为国内前3家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并获得5项专利授权。

类似研发模式下,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口服补液盐散(Ⅲ)、奥美拉唑碳酸氢钠胶囊、玻璃酸钠滴眼液等纷纷上市,或为前3家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或中标国家集采。

一个又一个《药品注册批件》的获批,一个又一个专利的授权,在新产品开发及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相继取得丰硕成果,助推了公司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与时间赛跑的“战疫先锋”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文件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疾病治疗能力、特色康复能力、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支持名老中医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

2020年,全国爆发了影响深远的新冠疫情。其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若未及时干预,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国内外在疫病治疗药品的开发中,主要集中在预防、治疗阶段,尚无康复阶段的治疗药品获批上市。

2022年4月,张艳斌被任命为益气清肺颗粒研发项目经理,以院内制剂清金益气颗粒为基础,与张伯礼院士团队联合进行新冠感染康复治疗中药新药的开发。5月9日,张院士在上海抗疫期间,提出:“要在6个月内完成新药研究工作并向国家局提出上市申请,尽早获批尽早用于患者”。

而此时,益气清肺颗粒的研发,才刚刚启动。中药新药的研发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张艳斌深入学习中药新药开发相关指导原则及文献资料、收集研讨已有技术经验、研究分析益气清肺颗粒开发的技术难点及关键点,制订了“多线并行、关键串行”、“大胆假设先行、严谨研究验证”的“作战地图”,并在北京、天津、深圳、广州、淮北的11个实验室及GMP车间同步开展研究。最终在6个月内完成了新药的实验室研究及产业化研究,按期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研究资料及上市申请,期间研究用药材达400多批次10多吨。

其中,在车间首次进行产业化放大研究时,就遇到了提取物收率、指标成分转移率过低的技术难题。张艳斌带领项目组,一方面从原材料、工艺、设备型号及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另一方面同步开展实验室研究,研究、验证关键影响因素;同时,还全程观测、分析生产过程细节,连续数天早上7点进入车间,凌晨2点离开工厂。

2025年1月,益气清肺颗粒获国家局批准上市,为国内外首个呼吸道感染后康复治疗新药,填补了临床空白。

此外,益气清肺颗粒项目,已中选国家2024年《“中医药现代化” 重点专项》中“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中医药国际化示范研究(中医)”项目,并在美国、加拿大、欧亚专利组织等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了国际专利申请,并获得尼日利亚等国的授权;随后,将通过益气清肺颗粒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注册、上市推广等,积极开展国家的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行动。

 

儿童服药安全的“守护者”

我国儿童众多,儿童专用药少、剂型创新不足是亟需解决的行业难题。

“孩子每次吃药都哭得撕心裂肺”,拒药、吐药、呛药是儿童服药的典型问题。张艳斌带领研发团队,将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常见片剂,并联合应用微粉化技术等,建立了无水吞服制剂平台,并以国家多部委共同制定的《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为目标,开发了全球首家创新剂型新药----AXS口服冻干片等。

对于低龄儿童,为避免服药后在口腔中堆积引起的窒息风险,口服药品主要为液体制剂,口服溶液、混悬液、糖浆等。此类药品中需添加防腐剂来保证药品中的微生物限度合格。防腐剂的长期服用,存在着安全性风险。例如美国上市的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混悬液,药品中添加了3种防腐剂,且为控制血脂在一定时期内需长期服用。此外,口服液体药品,一般以塑料量杯量取后服用,不同患者间服用药量差异大,也存在着临床安全风险。

口服冻干片,一次服用总量只有几十毫克,为常规片剂的1/2~1/8,同时通过冷冻干燥技术使药品呈蜂窝状结构,孔隙率达80%以上,实现了入口即散、无水吞服,可从根本上解决儿童服药困难问题,服药从“战争”变“游戏”;此外,药片中药物剂量准确(为临床规定剂量的95%~105%以内),无防腐剂、醇类溶剂等辅料的使用,安全性高。

    其中,张艳斌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的冻干包合技术、生物黏附递送技术,高效地应用于无水吞服制剂平台建设;并作为“左金丸的分子药理及现代制剂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于2020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匠人学堂”的传承者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得让更多年轻人扛起大旗。” 张艳斌在工作期间兼任重庆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多所大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基于其10多年来在药品研发工作中积累的知识、经验,与多所大学联合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

作为产业导师,张艳斌坚持带学生下车间、跑生产线,把课堂搬到产业化一线,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从终结外企垄断到领跑中医药国际化,从呵护儿童健康到培育行业栋梁,张艳斌用创新和坚守诠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在他过往十六年的故事里,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只有实验室不灭的灯光、车间里汗湿的工装,以及那些改变亿万人生活的药片——这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最动人的勋章。

 


张艳斌图片1
张艳斌图片2
1 / 2

 

返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